免除孩子们的课本费和杂费显现了海南省在排民忧方面的“大财政”气魄。李英挺摄
人民网海南视窗12月13日消息:
一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犹如风向标,透过它,足以看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透过它,也足以看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虽然2006年海南的地方财政收入还没有完全入库,但突破百亿已成定局。2006年,也因此成为海南财政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12月11日,省财政厅厅长陈海波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采访,面对今年海南的地方财政成绩,做为海南的“钱掌柜”,他说心里充满了别样感受,“振奋”和“高兴”交织,为这个百亿历史性的突破而振奋,为财力增强后,政府有能力普惠百姓而高兴。
经济发展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海南建省18年来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经过几届省委、省政府的努力探索,海南的经济开始步入健康、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地方财政水平也一路坎坷走到今年将实现百亿突破。
18年间,海南的财政收入随着海南的经济发展起起落落。
1988年至1994年,在海南建省初期,在泡沫经济制造的虚假繁荣下面,海南的地方财政收入一路走高,年平均增长达到48个百分点,而1993年更是达到最高点,增长了94.5%。
1995年至1997年,海南地方财政收入进入低速徘徊期,年均增长幅度不足5个百分点,1996年降至最低点,仅为3.09%。
进入1998年后,海南经济开始逐步恢复,财政收入从7个百分点的增速慢慢上升,逐步进入10位数,20位数的增长。今年突破百亿,比1988年增加了20倍,比1998年将近增长了两倍。
今年百亿的突破,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一省两地”发展战略的结果,是海南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结果,是海南经济高质量运行的结果,是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结果。
税源增加,“抓收入”变“抓支出”
也因为这样,海南财政工作的重心也悄然发生变化,从“抓收入”变成了“抓支出”。“有一个感受特别深”,陈海波说,在前几年,为了保证完成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省财政厅每年组织好几次会,主题是抓收入,有时还要请省领导出面讲话鼓劲、强调,同时也要求各市县领导出席,敦促各级部门抓收入,旮旮旯旯都不放过,并将历史欠税全面清缴,才能勉强完成当年的预算任务。情况最糟糕的是1998年,虽然各级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当年财政收入却没能完成年度预算。
但近几年来,随着海南省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税源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来,在财税及征收部门的努力下,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不仅可以顺利完成预算任务,而且还出现相当数量的超收,就如今年,百亿本是省政府2007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目标,结果在今年提前一年得以完成。
百亿收入对海南而言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标志着省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和为老百姓干实事的能力得以增强。通过“摇头”和“点头”次数的对比,陈海波明显感到了省政府这两种能力的增强。回忆七八年前,那时海南财政困难,除去“吃饭”以外,没有多少钱能自主安排。陈海波当时还是副厅长,每当接到一些部门或者市县的资金申请时,往往是“摇头”的多,“点头”时少,当时的财政实在太紧张了。而现在,对一些合理的资金的要求,“点头”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多了,甚至还出现主动追加的情况,诸如对免除中小学义务阶段的杂费、农村卫生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等效果好、公益性项目等。
海南以“大财政”的气魄排民忧
虽然和国内发达地区比较,海南的财政仍然是“小财政”,甚至是“穷财政”,但省委、省政府在排民忧、解民难上却表现出了一种“大财政”、“富财政”的气魄。用陈海波的话说,就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心非常坚定,干了很多漂亮事。”
继200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全省范围减免农业税后,2006年,海南比国家要求提前了一年,免除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子女课本费和杂费,并在全国“改危”范围内率先基本消除登记在册的中小学D级危房,这一块的支出高达5亿多元。
2005年,海南开始对贫困住读生给予生活补助,当时的补助人数只有5000多人,主要面向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今年补助人数扩大到了3万学生。
在改善了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后,省委、省政府又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省范围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近80%,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了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全省300多家卫生院的改造也在今年全面铺开,目前已完成262个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改造并投入使用。
农村最贫困最没有着落的贫困人口,在今年也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基本覆盖全省,用财政资金解决了1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1.5万“五保户”全部实行由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供养。
陈海波说,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共财政的阳光已经普照到了海南农村。
来源:海南日报/谭丽琳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