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各地联络 正文

普洱日报数字报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2-08 05:06


就业,为贫困群众铺出脱贫致富路
——西盟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普洱日报数字报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稳定就业并持续增收,西盟佤族自治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作为“十三五”期间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列为“一把手”工程,围绕“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供需对接,稳定就业”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同频共振、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按照“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采取“五个机制”保障服务,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为贫困群众铺出脱贫致富路。

如何做?

建立五项机制创新转移就业方式

1 建立培训机制 强培训增技能

2014年以来,西盟围绕特色产业,紧抓务工技能需求,按照“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培训、引导性培训以及创业培训,共培训4.05万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万人次,确保每一户贫困劳动力掌握1项以上技能。技能性培训主要有肉猪饲养、澳洲坚果栽培、橡胶割胶栽培、核桃种植、中式烹调、起重装卸机械操作、蔬菜田间管理种植、家政服务、林地茶叶种植管护、中蜂养殖等。引导性培训主要有茶叶种植管护、甘蔗种植管护、皇竹草种植管护、青储玉米种植管护等。系统性创业培训主要是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为全县扶贫项目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建立就业链条机制 强服务保权益

为让贫困群众想出去出得去、在企业待得住、挣了钱带得回,西盟建立了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转移就业全链条工作机制,设立了村级联络员和务工地联络员,及时掌握务工人员动态,开展维权服务、理财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引导。 一是开通外出务工乘车“一站式”服务。西盟县客运公司为外出务工人员代购全国各地火车票和高铁票,并推出了“微信购票”和“自动取票”服务。截至目前,共为务工人员代购火车(高铁)票1884人次,服务网络购票11774人次。二是建立务工地联络员跟踪服务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突发事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宣传、权益保障等服务。三是抓好用工岗位信息发布工作。2018年,共向各乡(镇)宣传发布了24家省外企业和1家县内企业用工信息,并发放各种企业招聘简章、宣传手册2万余份,制作横幅15条,分类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与各类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四是抓实外出务工宣传动员工作。采取进村入户作动员与春节前召开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集体动员方式相结合,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动员。人社部门还多渠道采集就业需求信息,积极搭建用工企业与劳动力的供需对接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符合企业需求人员,通过劳务协议,统一组织输出外出务工。五是加强东西劳务协作,拓宽就业渠道。利用2018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沪滇合作)项目资金29.2万元,积极搭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接平台、东西部地区劳务协作平台,举办两期2018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努力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2018年,共向上海有序组织输出务工人员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5人。

3 建立奖补机制 强激励促动力

2017年以来,西盟出台《西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西盟县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补贴机制,激励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性高涨,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起到了机制促转移的激励作用。联络员每统计1人外出务工人员给予10元的基础补助;跨省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500元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实际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下列标准并提供收入依据的给予一定奖励:人均年纯收入在2 万元以上(含2万元)3万元以下的,奖励1000元;3万元以上(含3万元)4万元以下的,奖励1500元;人均年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含4万元)5 万元以下的,奖励2000元;人均年纯收入在5 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奖励2500元。对组织输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单位和中介公司,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按省外转移每人300元、县外转移每人200元的标准补贴。2017年以来,全县共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和收入奖励312人56.12万元,共发放联络员奖励17.5万元。

4 建立联络员机制 强管理重服务

认真落实《2018年西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成立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联络员机制、劳务服务站、信息登记站,做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工作。各乡(镇)从责任心强、熟悉情况、具有一定文化的村民中,每个村选配设立1名村内联络员,共选配36名村级联络员,务工地联络员130名,7个乡(镇)各成立1个劳务服务站,设立1名劳务经纪人,实现对外出务工人员精准管理,精准服务。西盟县人社局联合县金孔雀交运集团西盟分公司在县客运站设立1个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登记站,专门负责外出务工人员、务工返乡人员的政策咨询及信息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信息。

5 建立维权机制 强执法重维权

按照《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西盟建立完善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实行主办监察员负责制,对重大案件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制度,坚持采取两者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有责。坚持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主动亮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确保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有效开展。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018年,西盟共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2次,检查用人单位89户,涉及职工3800余人,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用人单位视情况做出相应处理,通过严格的执法检查,既纠正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用人单位用工年检工作。2018年,西盟共对20家用人单位开展劳动检查,涉及劳动者207人。检查内容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检查中存在违法事实的用人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强制落实,最终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以上。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工作。严肃查处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帮助劳动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严格落实工资保障金制度,着力解决“欠薪”问题。2018年,西盟新开工项目累计缴纳工资保证金29户421.2万元,并督促工程施工方办理了工伤保险,切实杜绝了新“欠薪”案件发生,极大地保证了农民工在工伤保险、薪酬保障上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及时按规定受理处理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结果。2018年,全县共接待来信来访400余人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6件,办结55件,办结率达98%以上。

镜头一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他朗村村民岩罗,1990年高中毕业后就到深圳民族村景区从事表演工作。从1999年开始至今,岩罗以多年在外从事佤族歌舞表演的经验,分别在沧源、耿马、西盟、澜沧、孟连等地帮带输出歌舞工作人员共900余人,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的旅游景区,演员收入每月6000元—7000元,有效带动了群众文化演艺转移就业和民族文化传播。岩罗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旅游局和深圳市授予为“1994年度全国旅游行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旅游行业先进工作者”和“华侨城十位最佳外来青工”等荣誉称号。

镜头二

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阿莫村四组村民叶嘎,于2012 年在个私协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办养猪场。目前,叶嘎分别在新厂镇阿莫村、勐卡镇娜妥坝社区经营着两个养猪场,生猪存栏保持在200头以上,年收入达70万元左右,并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养殖生猪致富。2013年,叶嘎被普洱市政府授予为“全市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2017年被省人社厅评为乡土人才。

成效如何?

强化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创业就业能力。2014年至2018年,西盟共组织开展各种培训4.0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为全县扶贫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了收入支撑。

转移就业逐年增多,务工收入不断提高。西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主要从事伐木、服装加工、歌舞表演、建筑、公路铁路建设等。在做好转移就业的同时,西盟还通过开展双创扶持,最大限度为开展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扶持措施。并通过实施“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使一大批有创业愿望但缺乏资金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至2018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7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共发放创业扶持贷款1571户,发放贷款金额1.37亿元,带动就业2199人。

本土企业和人才培养有实效。通过各项措施,西盟有效扶持了一批返乡农民工走上了自主创业和就业之路,创业者不但自己成功创业,企业自身得到发展,还充分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外出务工,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年增强,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拖欠工资的类似案件也逐年增加,并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和管理经验。同时,劳动者的观念得到转变,村民通过外出务工,见了世面,长了见识,转变了过去“等靠要”的陈旧观念,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一批人才。

编后: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转移就业的难题。近年来,西盟各地各部门通过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服务管理、给予经费保障等措施,有序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并把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让其拥有一技之长,再通过转移就业,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收入,既向外输送,也就地消化,这无疑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脱贫手段,只有按照“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两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才能最终实现西盟脱贫攻坚战“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的目标。

(本版文图均由西盟县人社局提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