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静雯
日前在渝召开的国史学术年会上,《探索》杂志主编、重庆市委党校教授苏伟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执政伊始,就从执政党的高度全面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提供了最重要的执政经验。重庆结合具体实际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践,开拓出一条“民生导向、促进共富”的发展路子,促进了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集中体现并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经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最重要的执政经验
苏伟说,执政经验,是执政党解决“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问题的心得体会,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的是“为谁执政”这个更根本问题,所以最为重要。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就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苏伟援引毛泽东的话说,早在解放初期,我们党就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任务。
苏伟表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反复强调“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两条“改革中的根本原则”,也可以说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经验在改革开放中的具体体现。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经验具体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更加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重要经验,不但将其概括为执政经验“六个必须”之一,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苏伟认为,我们党的执政历史雄辩地说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条执政经验。而促进共同富裕,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的重要内容。
重庆理论创新生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经验的内涵
苏伟长期关注和研究重庆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日前还推出了一部相关专著。在他看来,重庆不仅仅在实践创新上卓有成效,更有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经验,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苏伟认为,重庆市委提出“以民生为导向”、“民生就是政治”、“确实到了应认真研究共同富裕的时候了”等观点,体现并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经验中“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提出的“以民生为动力”、“民生就是经济”、“共同富裕不仅是理想也是动力”的观点,体现并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经验中蕴涵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而提出“民生也是硬道理”、“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缩小三大差别就是创造历史”等观点,体现并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经验中蕴涵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边分好蛋糕一边做大蛋糕”,“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蛋糕”等观点,体现并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经验中蕴涵的、并作为其重要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经济观。
“民生问题,尤其是分配问题,实质上是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苏伟说,“执政为民”要务实而不是务虚,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对共产党人而言,改善民生、促进共富,既是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因此民生比国内生产总值更重要。如果不能改善民生,如果在‘先富’目标基本达到之后不能促进共富,那么,发展就不是‘硬道理’,而是‘没道理’。”
苏伟认为,正因为重庆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基础,才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部署,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共富来发展经济: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有效途径。这也是近年重庆市将5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但财政收入仍能大幅度增加、增速排在全国前面的原因。
第十一届国史学术年会专家访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